近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對《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程》等13項消防救援領域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江蘇消防檢測設備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程》標準的定位:
本標準的定位是為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對建筑消防設施檢查、測試提供技術檢測要求和方法,不涉及建筑的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內容。針對消防設施管理應建立哪些制度、檢查的對象和內容、工作程序等,由國家標準《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B25201-2010規定。采用本標準開展技術檢測所得到的結論是,消防設施是否存在問題,能否達到其設計和產品制造商規定的技術要求。
基本框架和內容: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集中在“檢測內容”、“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等三章。
在“檢測內容”一章,將建筑內消防設施劃分為消防供配電設施、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急廣播系統、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消防給水設施、滅火設施、防排煙系統和其他建筑消防設施等八類,并詳細規定了每一類設施的具體檢測內容。
在“技術要求”一章,給出了各類消防設施、系統的功能要求。在規定各項功能要求時,參照了產品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相關內容,但區別于實驗室檢測,也有別于工程驗收,把握了現場檢測可行性的原則,對消防設施系統及其主要組件給出了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技術要求,確保依據準確。
在“檢測方法”一章,對應于“檢測內容”和“技術要求”,主要給出了檢測原理、程序、檢測裝備和檢測方法的相關要求。http://hqgyw.com/
相比消防救援行業標準XF 503-2004 新增和調整的內容:
①增加了“檢測內容”一章。將本標準規定需檢測的消防設施進行歸納分類,單獨作為一章,便于查找和明確各項消防設施檢測內容。同時,相應地調整了標準中“技術要求”、“檢測方法”的章節順序和內容。消防安全評估設備軟件
②增加了有關消防設備供電回路、重要設備用房消防電源切換及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的檢測要求。標準第5.2.1.1 條規定了消防用電設備的供電應采用獨立回路供電。標準第5.2.1.3 條規定了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與排煙機房的消防用電設備及消防電梯的供電,應設置主/備電源的自動切換裝置,并應設置在其配電線路的最末一級配電箱處;標準第5.2.3 條規定了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的檢測要求。
③根據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166,新增了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一氧化碳火災探測器、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電氣火災監控設備等設備的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
④增加了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應急工作持續時間的檢測要求。在標準第5.5.1.1 條規定了切斷正常供電電源后,消防應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標志應急工作狀態的持續工作時間。持續工作時間考慮了實際人員疏散狀況、特殊人群疏散困難等情況,對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建筑、醫院、養老院等場所和大型公共建筑等,由于疏散人員較多、疏散距離長、行動能力差,會出現疏散時間較長的情況,故增加了相關的檢測要求。
⑤根據國家標準《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范》GB50898-2013,補充了細水霧滅火系統的檢測內容、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⑥根據國家標準《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 51251-2017,補充、完善了本標準中有關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排煙系統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
一、工作簡況
1.任務來源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在建筑內外設置建筑消防設施,是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及時撲救火災的有效措施。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是對建筑消防設施施工的質量和運行狀況進行的檢查和性能測試。各地在對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時,做法不一,還有相當數量的建筑消防設施在投入使用后難以保證其正常運行或發揮有效作用,給建筑火災的控制和撲救、人員安全疏散帶來較大隱患。為了規范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工作,確保各類建筑消防設施的可靠運行,發揮其應有作用,有必要制定相關國家標準。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7 年第五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由原公安部消防局(現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原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現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作為主編單位承擔了國家標準《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程》(20074848-Q-312)的編制工作。
2.主編、參編單位情況
2008 年4 月,在天津市成立了以原公安部消防局(現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原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現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福建省消防救援總隊為參編單位的標準編制組。
原公安部消防局、原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現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是公共安全行業標準《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程》GA 503-2004 的主要起草單位。原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現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還是《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十多項國家消防技術規范的主編單位和相關管理組的管理單位,制修訂了近200 項各類規范和標準。
3.起草工作過程(分階段介紹)
(1)形成征求意見稿
2008 年4 月,籌建并成立本標準編制組,確定了主編單位、參編單位和編制組成員,明確了編寫任務分工及修訂計劃,確定了編制大綱。
2008 年4 月~2008 年10 月,對公共行業標準《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程》GA503-2004 進行了分析研究,總結了該標準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提出了討論稿。
2008 年10 月~2009 年2 月,編制組討論、提出了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初稿,并送請有關專家審閱。
2009 年2 月~2009 年5 月,根據反饋的意見,討論修改后形成了標準的征求意見稿。
(2)發出廣泛征求意見
2009 年7 月~2009 年10 月,編制組通過公安網及定向發送的方式向全國消防總隊以及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九分技術委員會全體委員(TC113/SC9)征求意見,收到意見、建議216 條。此后,對意見進行了匯總和初步分析。
(3)形成送審稿
2009 年11 月~2010 年3 月,編制組在分析研究和討論反饋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形成了標準的送審稿初稿及其編制說明。
2010 年4 月~2011 年9 月,編制組將送審稿初稿送公安部消防局和有關專家征求意見,并在研究相關反饋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后形成送審稿。
2014 年12 月~2016 年12 月,在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九分技術委員會年會上,與會委員建議對標準的適用對象、框架結構及技術內容做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之后,按第九分技術委員會要求,對標準進行了完善。
2017 年2 月~2017 年6 月,編制組將送審稿發至多家消防設施檢測維保單位進行征求意見,共收集到意見、建議131 條,經對意見進行分析處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送審稿。之后,因消防體制改革,消防救援隊伍從公安部轉隸應急管理部,標準化工作機制重新建設,歸口委員會換屆調整無法順利完成,審查報批工作暫時中斷。
2019 年9 月~2019 年12 月,按照《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開展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項目再評估工作的通知》(國標委發【2019】28 號),編制組按照消防體制改革和消防執法改革之后的法律法規修訂情況和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方針政策,對送審稿做了相應調整,形成正式送審稿。
(4)形成報批稿
2020 年1 月15 日,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消防管理分技術委員會在北京市召開會議,對國家標準《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程》送審稿進行了審查,與會委員同意標準通過審查。
2020 年3 月~2020 年7 月,編制組按照審查會提出的修改建議,對標準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于5 月在全國各消防救援總隊中征求意見,根據反饋的意見對標準進一步完善。
2020 年9 月~2021 年1 月,按審查會上委員提出的建議,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和《應急管理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向相關部門申請,該標準性質由強制性轉化為推薦性。編制組按照推薦性標準要求,
對標準進行了修改,形成了正式的報批稿。
4.主要起草人的工作
劉激揚、倪照鵬作為標準主要起草人,主持標準編制組成立、編制組工作討論及相關專題研討會議,主要負責標準總體框架結構的起草及“檢測內容”具體章節條文的編寫。此外,還負責與其他規范、標準之間的協調工作。
闞強、智會強、洪聲隆、詹瑩瑩、張梅紅主要負責標準具體條文的起草工作。
二、編制原則
本標準以消防救援行業標準《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程》XF 503-2004 為基礎,認真總結行業標準的實施情況,吸取近幾年來建筑消防設施檢測工作的經驗、教訓,依據現行國家有關標準、國家有關部委的相關消防規章與規定進行編制。
標準編寫結構和程序執行國家標準GB/T 1.1-2000 及我國有關標準化工作文件的相關規定。
三、標準內容的起草
1.主要技術內容的確定和依據(規范性技術要素)
(1)本標準的定位
本標準的定位是為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對建筑消防設施檢查、測試提供技術檢測要求和方法,不涉及建筑的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內容。針對消防設施管理應建立哪些制度、檢查的對象和內容、工作程序等,由國家標準《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B25201-2010規定。采用本標準開展技術檢測所得到的結論是,消防設施是否存在問題,能否達到其設計和產品制造商規定的技術要求。
(2)本標準的基本框架和內容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集中在“檢測內容”、“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等三章。
在“檢測內容”一章,將建筑內消防設施劃分為消防供配電設施、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急廣播系統、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消防給水設施、滅火設施、防排煙系統和其他建筑消防設施等八類,并詳細規定了每一類設施的具體檢測內容。
在“技術要求”一章,給出了各類消防設施、系統的功能要求。在規定各項功能要求時,參照了產品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相關內容,但區別于實驗室檢測,也有別于工程驗收,把握了現場檢測可行性的原則,對消防設施系統及其主要組件給出了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技術要求,確保依據準確。
在“檢測方法”一章,對應于“檢測內容”和“技術要求”,主要給出了檢測原理、程序、檢測裝備和檢測方法的相關要求,
(3)相比消防救援行業標準XF 503-2004 新增和調整的內容
①增加了“檢測內容”一章。將本標準規定需檢測的消防設施進行歸納分類,單獨作為一章,便于查找和明確各項消防設施檢測內容。同時,相應地調整了標準中“技術要求”、“檢測方法”的章節順序和內容。
②增加了有關消防設備供電回路、重要設備用房消防電源切換及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的檢測要求。標準第5.2.1.1 條規定了消防用電設備的供電應采用獨立回路供電。標準第5.2.1.3 條規定了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與排煙機房的消防用電設備及消防電梯的供電,應設置主/備電源的自動切換裝置,并應設置在其配電線路的最末一級配電箱處;標準第5.2.3 條規定了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的檢測要求。
③根據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166,新增了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一氧化碳火災探測器、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電氣火災監控設備等設備的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
④增加了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應急工作持續時間的檢測要求。在標準第5.5.1.1 條規定了切斷正常供電電源后,消防應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標志應急工作狀態的持續工作時間。持續工作時間考慮了實際人員疏散狀況、特殊人群疏散困難等情況,對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建筑、醫院、養老院等場所和大型公共建筑等,由于疏散人員較多、疏散距離長、行動能力差,會出現疏散時間較長的情況,故增加了相關的檢測要求。
⑤根據國家標準《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范》GB50898-2013,補充了細水霧滅火系統的檢測內容、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⑥根據國家標準《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 51251-2017,補充、完善了本標準中有關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排煙系統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
(4)關于標準英文名稱和術語的英文對照詞
標準名稱和術語“建筑消防設施”中“設施”一詞在進行翻譯時有多個可選項,如equipment、system 和facilities。經查找文獻比較,equipment 是指設備,system是指系統,而facilities 指代的范圍較大或者體積較大,例如工廠、設施等,能夠涵蓋前兩者,如“公用設施”翻譯就采用“public facilities”。本標準中“消防設施”是指建、構筑物中設置的用于火災報警、滅火、人員疏散、防火分隔、滅火救援等設施的總稱,其涵蓋范圍廣,不單指某一設備或系統,因此翻譯決定采用facilities,故本標準名稱翻譯為“Specification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f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2.主要試驗、驗證結果及分析
無。
3.標準水平分析,新舊指標對比(修訂時列表)
在本標準的編制過程中,編制組收集并分析了國內外有關建筑消防設施的標準,并總結和吸取了這些標準實施以及實際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廣泛征求了相關專家、消防設施檢測機構和消防救援機構的意見。本標準報批稿的技術內容系統、合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能滿足我國當前消防設施檢測與相關管理工作的需要,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4.采標程度,與國外標準、樣機的數據對比(列表)
無。
四、與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的關系
本標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詳細規定了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的內容、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標準內容與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17、《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370-2005 等規范和國家標準《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GB16808-2008、《火災報警控制器》GB4717-2005 等相關產品標準的要求一致。
五、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
無。
六、標準性質的建議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對于確保各類建筑消防設施的可靠運行,減少火災危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標準主要規定了各類消防設施檢測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技術要求和現行相關標準規范保持一致,現行標準規范均為非全文強制標準,因此,從標準的
協調性來說,本標準宜為推薦性標準。另外,本標準規定的檢測方法在實踐中對某一類消防設施來說可能并不唯一,不宜強制要求采用某一特定檢測方法,因此,從檢測技術方面來說,本標準也宜為推薦性標準。綜上,建議本標準為推薦性標準。
七、貫徹標準的要求和建議
加大標準的宣傳力度,組織對全國消防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宣貫。建議根據本標準內容編制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記錄表,便于標準的實施和應用。
八、廢止、替代有關標準的建議
本標準頒布時,建議廢止消防救援行業標準《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程》XF503-2004。
九、其他應予說明的事項
無。